广州市主动出击集中整治跨界河涌顽瘴痼疾
近年来,广州市水环境综合治理水平不断提升,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。然而,跨界河涌治理依然是水环境治理工作的一大盲点、难点、堵点。由于存在责任区分难、标准不一致、治理不同步等问题,水质波动风险仍然较大。
为持续维护、巩固、提升全市水环境综合治理水平,推动工作由单一、片面向联合、协同发展,广州市河长办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理念,主动出击力啃“硬骨头”,集中整治跨界河涌顽瘴痼疾,深入抓好跨界河涌整治工作。
■采写:新快报记者 邓毅富 通讯员 赵雪峰
发挥“牵总”作用 推动问题解决
摸清底数做到心中有数,在广州市污染防控工作会议上,全面收集汇总各区跨界河涌数量、问题,建立好台账,实行挂账销号管理。
对市属跨界河涌整治上注重发挥好“牵总”作用,统筹各相关责任单位,进一步明晰各自职责、压实责任、定实措施。先后会同佛山市南海区、三水区和广州市白云、越秀、天河区召开跨界河涌现场会,搞好示范引路,要求各区互相主动对接,定期会晤,建立好工作机制,推动问题解决。
在跨市河涌整治上注重“联动”,实现联检、联查、联防、联治,求同存异,同向发力。先后在花都区、荔湾区召开广佛联防联控联治协调会,达成联治共识,定下花都、南海、三水区和荔湾、南海区联合治理、联合检查行动方案、问题清单,共同推动跨界河涌治理工作。
目前,根据广州市河长办跨界河涌专项小组提供的资料显示,全市跨界河涌共有86条。其中,广佛、广清、广惠、广莞、广中、广韶跨市河涌共占35条,市内跨区河涌占51条。
跨区河涌中,越秀区4条;海珠区0条;天河区6条;荔湾区4条;白云区10条;黄埔区9条;花都区2条;番禺区7条;南沙区2条;从化区2条;增城区5条,全市跨区河涌共有51条。
跨市河涌中,广佛跨界河涌20条;广清跨界河涌3条;广惠跨界河涌5条;广莞跨界河涌2条;广中跨界河涌2条;广韶跨界河涌3条,全市跨市河涌共有35条。
开展跨市联防共治 交叉执法治污
广州市积极回应中央环保督察下达的指令,针对广州、中山两市河道交界区域水行政执法工作,严厉打击两市交界区域内非法洗泥、洗砂行为,今年4月,广州市水务局与中山市水务局签订联合执法协议。
根据协议内容,在两市交界区域内,双方水政监察部门任何一方均可对相关水事违法行为进行调查取证。在两市交界区域内,甲乙双方任何一方都须对水事违法行为进行调查,若违法地点不属于本市管辖范围内的,则按属地管辖原则移交另一方依法查处,或者提请省水利厅或省西江流域管理局依法查处。一方在两市交界区域查处水事违法行为时,可请求另一方派员协助,一方接到求助后,应当按照就近原则指派2名以上执法人员及时到达现场协助处理,并尽可能提供执法装备予以协助。另约定每半年相互通报1次交界区域水政执法情况,并根据实际工作需要,不定期在交界区域组织开展联合执法行动。两地形成合力,协同打击交界水域各类水事违法行为,共同维护好河道水事秩序。
此外,广州市先后在花都区、荔湾区召开广佛联防联控联治协调会,达成联治共识,定下花都、南海、三水区和荔湾、南海区联合治理、联合检查行动方案、问题清单,共同推动跨界河涌治理工作。
目前,广佛跨界流域还存在以下主要问题:一是管网建设“最后一公里”瓶颈亟待解决。二是污水处理能力还存在缺口。三是整治“散乱污”场所还需动真格、出实招。四是农业类污染问题仍然突出。五是整治工作各环节还需进一步压实压细。尤其基层河长、基层部门的违法建设整治、散乱污场所治理等源头污染治理的主体责任,还需再细化、再压实。
各区互相主动对接 落实问题解决
近期,广州市河长办先后会同佛山市南海区、三水区和广州市白云、越秀、天河区召开跨界河涌现场会,搞好示范引路,要求各区互相主动对接,定期会晤,建立好工作机制,推动问题解决。
3月1日下午,广州市河长办在越秀区建设和水务局召开跨区河涌污染共治交流会,会议听取了景泰涌、沙河涌的跨区污染问题,并探讨商定跨区河涌治理工作;要求各相关区建好问题台账,相互监督,定期会晤,解决问题。
为强力推进广佛跨界河涌环境污染整治,有效促进水环境质量提升,广州市花都区执法人员与佛山市南海区、三水区执法人员混合编队组成联合执法行动队,现场采取交叉分组的方式分别对佛山市南海区、三水区和广州市花都区内企业开展执法检查。做到高度重视,确保实效。广佛交界区域水污染整治属于市挂牌督办的重点环境问题,执法队各成员部门严格按照联合执法行动工作方案分工要求,认真履职尽责,切实加强对广佛跨界区域河涌流域范围内污染源监管和整治,认真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及污染隐患,确保整治效果。部门联动,强化协调。广佛跨界区域河涌流域范围广、跨度大,其污染整治涉及多个区域和部门,执法过程各镇街、部门之间加强协调联动,协同发挥执法最大效应,不留盲区、盲点,保障广佛跨界区域河河涌水质安全。铁腕执法,分类整治。对检查发现的环境违法企业和违法排污问题,各成员部门依职权进行立案查处,从快从严,结合实际情况依法依规采取限期整改、行政处罚、申请法院强制执行、属地政府实施整治等措施。
今年3月1日至6月30日,对广州市荔湾区和佛山市南海区跨界9条河涌周边(包括珠江断面、河涌、小微水体等)沿岸30米范围的涉水污染源开展一次全覆盖检查,依法查处违法排水行为,消除污染隐患。
压实责任
摸清底数 同向发力
为持续维护、巩固、提升广州市水环境综合治理水平,推动工作由单一、片面向联合、协同发展,广州市对各区、各相关部门提出如下要求:
优化健全河长管理体系:建立“市第一总河长(市总河长)-流域河长-市级河长-区级河长-街(镇)级河长-村居级河长-网格长”的多级河长体系。
压实各级河长责任:结合全市“四标四识”划分的网格成果,实现河长巡查工作由“水”向“岸”深化、控源重点由“排口”到“源头”转换。
建立网格长履职评估机制:网格长主要行使“发现问题”的职责,包括且不限于:履行“一日一巡”,每日对网格范围全面巡查,主要对“民宅办厂”、农业违法养殖、违法建设、两岸未贯通、河面河岸垃圾、水质黑臭、入河排污口、农污设施未运行、水务设施损坏等问题进行排查,并将发现的问题通过河长App及时上报。
深入推进“散乱污”场所清理整治:继续深入开展“散乱污”场所清理整治,分类处置“散乱污”场所。
全面拆除沿河违法建筑:以河涌蓝线范围为界限,全面拆除属地范围内河涌两岸违法建(构)筑物,恢复河涌两岸原状。
深入实施入河问题排水口整治:由各区政府负责,按照“一口一策”的原则,对每个入河问题排水口逐一溯源确定溢流原因,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改措施。
持续开展河涌及两岸保洁工作:将广佛跨界区域河涌纳入全市重点水域保洁流域,提高保洁作业质量标准,加大保洁力度和频次,确保河涌水面无成片垃圾漂浮物,河涌两岸无大面积垃圾堆放。
还有,开展区域河涌沿岸生活垃圾压缩站整治工作。全面整治农业农村污染。着力提升区域污水处理能力。加快推进区域内多座污水厂的新扩建工作。大力推进污水收集系统工程建设。加快推进城中村截污纳管。深入推进污水管网缺陷修复。推进合流渠箱改造等。
广州市广佛上一篇 该给家人配一台干衣机了